扫描了心理咨询平台近7000条问答后,年轻人最焦虑的问题是什么?
面对这些指责,年轻人往往无法反驳。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表示,在孝道教条主义下,对父母发怒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这种未解决的愤怒最终会针对另一个人,无论是你的伴侣、陌生人还是你自己。
不断的否认让一些年轻人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不可爱、一文不值。由此产生的潜在的自我毁灭行为已成为其原生家庭问题的最严重后果。
就这样,一群人在“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和“我的父母希望我成为那样的人”之间来来回回。
爱
亲密关系也让年轻人头疼。
然而,相比于如何开始一段感情带来的烦恼深圳离婚调查取证公司,更多的人会因为告别一段感情的过程而烦恼。亲密关系两大类中,分手类帖子比爱情类帖子高出近20%。
我们随机浏览了一些:
“就在刚才,就在刚才,七年多的感情结束了,没有了第三者,我们就没有了……”
“我和我的前任约会了一年半。他欺骗我后我们分手了,但我就是无法忘记他。”
“我和男朋友交往了九个月感情问题心理咨询,期间他失业了八个月,他不肯找工作,跟我住在一起。后来我也失业了,坚持不下去了。”
“我和前女友的性生活很和谐,但迫于现实,我选择了分手。我对分手感到焦虑,我该怎么办?”
每一句话都能看到求助者的心痛、无奈和迫切。
双方成长环境不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观。虽然相处时因为一些“共同点”而互相吸引,但还是存在着无数微妙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事先准备,也没有具体规则;关系中的双方都需要安排自己的规则。这必然会产生分歧和争议感情问题心理咨询,要求双方在规则的每一个细节上做出全部或部分的让步和牺牲。
在分手帖子中,男性的“不良指数”远高于女性,女性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例如深圳市私家侦探公司,“男朋友”和“男朋友”被提及的频率是“女朋友”的4.5倍(一些同性恋者也存在)。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曾进行过一个研究项目——《分手对男女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仅考虑性别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在同居关系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原因可能是女性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分手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情感伤害中恢复过来,而且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会随着分手次数的增加而恶化。男人则恰恰相反。经历过两次或两次以上分手的男人,精神状态极佳,甚至比其他男人更健康。
这部分是由于女性个人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与传统规则的碰撞。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在《个性化》一书中形象地描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使命”:她们的天职就是温柔地生活并准备好为家庭服务。最高的要求是自我控制和自我牺牲。
然而,随着教育、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善,女性开始从“为他人、为家庭而活”转向逐渐拥有“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开始为自己做打算,不再为了爱情无条件地妥协自己的生活。
但在这样的变化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传统观念作斗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亲密关系问题上寻求建议的寻求者大多数是女性。
情绪
年轻人在心理咨询中经常提到的另一个词是“情绪”。
近年来,“抑郁”和“情绪”类别的咨询帖子比例明显上升,稳居心理问题排行榜前三名。年轻人似乎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情绪、抑郁、自卑、失眠等话题中,其实大多是来自工作、父母、同学的压力和焦虑造成的。这些负面关键词交织在一起,反映出这些寻求者的挣扎、痛苦,甚至绝望:
“长时间996加班,压力太大……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情绪崩溃。”
“我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感觉不到存在的意义,很想消失。”
“这一周心情一直不稳定,有时下班回家心情很郁闷,回到家就坐在床上哭,不喜欢公司,还得继续留下来” ”。
“我的自尊心很低。我不能做好事,也不能学好。我感到太沮丧。”
……
在工作层面,主要源于厌恶自己却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和绝望。
社会飞速发展,物价房价快速上涨,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物质压力:每天在拥挤的地铁里忙碌,被甲方折磨得秃头,享受着996/带来的酸涩。 007深圳私家侦探排名,今年随时面临危机,有失业的可能,还要面对父母和家人“年纪这么大了,找不到对象,工作也没有了”的质疑没有希望。”
互联网的加速普及,缩小了公众之间的信息鸿沟,普通人很容易看到上流社会“朴实无华、无聊”的生活。 985/211 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月薪1万元是贫困线的门槛。每个2000年代出生的人都开始拥有一辆BBA汽车,买得起爱马仕和香奈儿。个体圈子内的信息鸿沟变得更大。信息的便捷获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无形中提高了我们对生活的期望。
然而,即使你生活很努力,你自己的收入也远远低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你的努力无法给你带来成果,你只能逐渐躺下,让自己在内卷、35岁危机、韭菜的世界里被嘲笑。做一个麻木的农民工。
图片来源:韩剧《三等之路》
贝克在《为自己而活》一书中试图证明,在工业化社会的推动下,个人意识开始形成。人们被迫认为自己拥有自主权和自决权,可以塑造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可以塑造社会的生活。
“为自己而活”看似美好且可控的生活模板,但往往意味着要为自己选择的失败承担全部责任,而这正是压力的来源。
“明明拥有一流的梦想,却始终过着三流的生活”的现实,依然难以接受。
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年轻人在“对不起出生”的网络文化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感问题。
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你无法解决的困惑和困惑?你如何解决它?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一些经验。